最近刷到个热搜挺扎心——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男性占比超过七成。特别是20-40岁年龄段,很多兄弟出现症状还以为是加班累的。今天就结合近三年临床数据,给大家捋一捋从感染初期到发病期可能出现的10个典型征兆。
去年接诊的程序员小李就是典型案例,持续两周38℃低烧,自己买了感冒药硬扛。其实急性感染期出现的流感样症状和普通感冒有三点不同:一是可能伴随全身性皮疹,二是脖子、腋窝的淋巴结摸起来像黄豆粒,三是夜间盗汗能把床单浸湿。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医学上叫「血清转换期」。
进入无症状期后,病毒可不会闲着。有个健身教练患者让我印象深刻,半年内掉了15斤体重,肌肉线条全没了还以为是过度节食。其实这时免疫系统已经亮黄灯,可能还会出现:舌苔发白像铺了层雪花(医学称鹅口疮)指甲出现褐色纵纹反复发作的带状疱疹去年国际艾滋病大会上就有研究指出,感染者出现持续性腹泻的概率比常人高6倍,很多人误以为是肠胃炎。
当CD4细胞跌破200个/μL,各种机会感染就找上门了。上个月有个患者送来时已出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这种只在教科书见过的病现在每月都能遇到两三例。更要注意的是神经系统症状,比如突然的性格改变、手指发麻,很容易被当成抑郁症或颈椎病。
现在大学生感染率年增12%的数据看得人揪心。说句大实话:别嫌麻烦,安全套该用就得用(哪怕是固定伴侣)打完耳洞、纹身后持续低烧要警惕窗口期后做核酸检测比抗体检测靠谱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现在早发现的患者用上鸡尾酒疗法,预期寿命和常人基本没差别。就像去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说的——「平等对待,科学防治」,这病早不是洪水猛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