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闺蜜小美兴奋地给我看新买的法式连衣裙,结果实物到手直接大出两个号——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三次栽在尺码上了。咱们打开衣柜翻看标签,XXL、44、175/96A这些数字字母组合,简直比摩斯密码还让人头疼。
欧洲尺码就像他们的建筑,喜欢简约的数字递增(36/38/40)。中国码则像汉字结构,用身高+胸围的组合(170/88A)透露着实用主义。记得去年买羽绒服,同是标注180的尺码,意大利品牌穿上像麻袋,国产品牌却刚刚好。
欧洲码 | 中国码 | 胸围 | 腰围 |
---|---|---|---|
XS/34 | 165/84A | 84-87 | 66-69 |
S/36 | 170/88A | 88-91 | 70-73 |
M/38 | 175/92A | 92-95 | 74-77 |
这个对照表是根据2022年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调整的,裤子要特别注意:欧码32对应的是二尺五而不是二尺三。
上周用某品牌APP的AR量体功能,摄像头扫一扫就生成三维数据。不过AI测量也有坑——我同事对着手机转圈时被自家猫主子捣乱,结果收到的裤子一条裤腿长5公分。